寨子得了近二百石粮食。
虽说大米、白面不多,尽是些麦粟之类,不好加工的粮食。
但总是实实在在的粮食不是?
火烧火燎的肚肠,早就已经饥渴难耐。
寨子里的许多人,已经几个月没吃过粮食了。
一次得了两万多斤粮食,足够寨子支撑一月有余了。
顿顿饱餐的幸福之下,杨夫子画中天王的诨号,也越来越响亮了。
寨中之人见了着甲的杨夫子,全部都要跪拜的。
这里既有敬畏、也有感恩。
杨博也没有拒绝众人的跪拜。
还要带着众人南渡,威权是要维护好的。
客客气气、与人为善,需要威权来支撑。
不然,在汴梁城很可能成为夫驴羹的主材。
杨博料想的不差,傍晚时分,金贼那边来人过问粮队去向。
金家寨开寨门相迎。
牛车与牛都藏在了地窝棚里。
粮队自然了无痕迹。
几句应对,加上恭敬的态度,人马不多的金贼精骑,带着疑惑出了寨子。
“小夫子,为何不留下这十余骑精骑呢?”
目送金贼精骑离开。
杨博身后的金三娘,提了问题。
“再杀不过十余骑。
可杀了这十余骑,刘家寺大寨的金贼,势必含恨进攻寨子。
杨夫子谋划的可是刘家寺大寨,这时候不宜打草惊蛇。”
温和的回答了金三娘的提问。
杨博也在分析着目前的状况。
有了今天的袭营,对于汴梁周围的金军也大概有了认知。
签军为主,这就是最大的软肋,也是最大的突破点。
双方都是残民,虽说刘家寺大寨有金军精锐,但汴梁的义军人多。
两相抵消之下,胜负又是五五开,值得杨夫子浪上一把了。
虽说攻城拔寨死伤不小,但总好过各路义军带着老弱,在沦陷的东京汴梁被金贼优胜劣汰。
“小夫子文采武略俱是一流人物。”
品味着金三娘家传的捧功,杨博心里不无得意,这话听着舒服。
“三娘,将硫磺硝石运到大帐周围的地窝棚里,分开放。
再找一些木炭,盛装的坛坛罐罐,也多找一些来。”
对于金三娘,杨博一直保持了温暖的语气。
吩咐她做事,都带着鼓励的目光。
有了硫磺硝石,木炭只是寻常货。
拔寨的秘密武器也就有了,杨夫子现在的底气很足。
看向金三娘的目光,也充满了自信。
“小夫子还会配火药?”
看着金三娘濡慕的眼神,杨夫子矜持的点头。
不仅会,而且杨夫子还会制造一些火器。
心里夸了自己一番,杨博觉得,自己有些融入其中了,这感觉不错。
金三娘没有去拿东西,而是带着杨博出了屋子。
硫磺硝石不用转运,就存在砖石屋子附近的地库里。
所谓地库,就是大一些的地窝棚,顶上用的材料也都是房梁之类,看上去很坚固。
硝石、硫磺用的是带盖的挂釉大瓷坛存放。
坛口是用蜡封的,直接就考虑到了防潮的问题。
杨博还趁机捏了一下封口的蜡,略有弹性,是比较珍贵的植物蜡。
配用的碳粉也是现成的,这明显就是府库的原材料。
用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法子,配了一点儿捻药之后。
杨博又用了七硝一硫二木炭的配方,配了大概一斤多点的新药。
要想威力增大,必须要不断地试验。
因为硫磺、硝石的纯度是不一样的,现在大概将就一下,威力差不多就够用。
找了一个地窝棚,用纸卷了一个小号的炮仗,杨夫子大概试了一下威力,很不错的样子。
一斤多的新药,当然不能拿来做实验。
万一崩着自己,就成大笑话了。
杨博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了,无论是弄死铁浮屠,还是保住金家寨。
通过金六郎传成演义,即使不比宗太尉的东京保卫战,那也差不了太多。
等拔了刘家寺大寨,吹成江北文帅,也不在话下。
即将威名赫赫的杨夫子,可不能死在自己的试验之中。
这样岂不令天下英雄扼腕叹息吗?
在女书史与金三娘震惊、仰慕的眼光里。
杨夫子抱着一个小坛子,又回了临时大帐。
找了一个空屋安放好了小坛子,杨博这才吐了一口气。
手指粗的炮仗,就赶上后世的二踢脚了,原材料的纯度算是不错。
弄上几坛子,破开刘家寺的寨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。
只要英雄大会顺利召开。
汴梁城周边的大部分义军,能跟杨夫子步调一致,南返之路必将是坦途。
心中充斥各种遐想的杨夫子,乐滋滋的在谋划着以后的答辩。
只要有动嘴的机会,杨夫子绝对不再动手,压力太大了。
一场金家寨保卫战,几乎耗尽了杨夫子平生所学。
再浪,肚子里的东西也不多了,不如动嘴来的安全。
至于刘家寺大寨,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,不拔了大寨,后路就不安全。
不裹挟着汴梁军民,杨夫子总感觉不踏实。
困坐的胡思乱想,许多都不好执行。
看窗外天色渐暗,杨夫子对于自己的英雄大会,也多了几许期待。
夜里也是城南各寨的交流时间,有了粮食做钩子。
金家寨的晚饭还没吃上,各路豪杰已经到了营寨。
“小夫子,汴梁城的上官太尉,河北义军的统领聂渊,还有其他几个大寨的统领,已经到了。”
依旧是金二来传的消息。
这次金六郎没有自作主张,只是让儿子过来传了消息。
“在寨中随意安排一下,架上篝火,席地而坐就好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