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大战,[小天]~太行军团合计毙敌不足三千,俘获两万余。当然,这其中还包括强抓的壮丁、随军的农户与民夫等。[锐士]及其麾下,似乎已经成了抓俘虏的行家。
这也是[小天]这厮区别对待的重要证据之一,他可不想自家族群内部自相残杀。
对待“自己人”、他自己所在(或曾经所在)的族群,还是本着“岂在多杀伤~”的理念,能俘虏就尽量俘虏的策略与谋划;而不像对待入侵的异族那般,一定要坚决消灭、斩尽杀绝。
于是~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观:这一战打下来,[小天]麾下的指战员不仅没少,还多了两三万。当然~民夫也算!民夫就是民兵,关键时候也是战斗力啊。[小天]不求他们征战万邦、拓土开疆,只要他们在外敌入侵的时候能够保家、可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就足够了。
至于保家后边那一半,[小天]从未指望过他们。无他,老朱同志做的太好了,将所有人的利益都“固化”了,将绝大部分都变成了他老朱家的“私产”!人家凭什么还给他卖命啊。
藩王当猪养,结果就是将天下都养成了“猪”(朱)嘛……可是~天下就没有聪明人嘛!
重新整肃了军纪之后,才发现那位“老朱同志的后裔”、朱友良小同志还真是将“老赖”的本事发挥到了极点!也终于知道~“老赖”同志的弱点在那里了,为啥发展如此畸形了。
粮食!就是小冰河时期动荡的源头:粮食。由于缺乏粮食,朱友良起步就开启了疯抢模式。他效仿流寇的“以战养战”模式,不断聚集流民、不断打劫县城,短短几个月就曾聚集起数万大军。然后再从战争中不断淘汰弱者、去芜存菁,好似老营般集结了这支劲旅。
这就像养蛊一样,甚至比养蛊还要残韧!天知道~在那几个月里,有多少流民被无辜裹挟成了流寇,有多少流寇、盗匪加入了这支团队。毕竟~每个时代、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本领……
许多的时候就是这样,乱世的时候定然是只有流寇……匪徒才更加适合这种环境。
不足一个月之后,宣大、九大总兵官之一的陈铸铭就已恭恭敬敬的站在[小天]的身侧,而他的另一侧是一个面白无须的男人。至此~[小天]终于打开了通往草原的通道。
终于可以有战马了!而且可以是源源不断。终于知道为啥称之为九边了!或许~就与这九大总兵官有关吧。虽然[小天]也不敢确信,因为~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;但是这种可能性极高,从老朱同志当年的好大喜功了、到朱棣同志的靖难之役,对这爷俩的个性可见一斑。
不过~武将好似向来世袭,可是这位~陈铸铭却是个异类。没有家族、不是勋亲,却在过去短短的几年内,凭借见风使舵、墙头草的本事,逐渐爬上了这样统御一方的高位。
足见其本事的同时,却也不为[小天]所喜。但也只有这种人才会~随着风向跑!
[小天]不喜欢这种人、甚至讨厌这种人,但有的时候还必须、不得不用这种人。就像他身边面白无须的那位……编外太监“刁的住”,许多的时候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“叼得住”。
“这是~我们边军这两年的账册……”陈铸铭谦卑的像个孙子,手里捧的是最近几年他这一亩三分地儿里兵器钱粮、兵马调动等主要的账目往来。交出了这个,也就等若交出了他的戍边大权。因为[小天]只需按照这个、按图索骥,就可以将他这戍边之地随时换血。
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……这不仅在于堡垒永远都更注重防守外部的威胁,也因为内部的防御问题更加困难。就像~崇祯以及之前的诸多黄帝,实际都在犯同一个错误。
或者说从老朱同志开始,就打下了强权者侵吞老百姓手中那点儿利益的烙印。
当屯田逐渐“私有化”、当老百姓的利益不断被士绅阶层、官僚体系挤压的时候,也自然注定了老百姓不再有啥忠诚可言。他们这么欺负人家,人家要多蠢~还会服从、效忠他们!
就像[小天]前世、前世的前世,重生之前的亲身经历:某企业效益爬坡、难以为继,于是~企业的领导层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决定:将一线工人的工资下调、奖金取消,却增加了领导人员的年终奖和业绩奖。如果不是有一纸合约的舒服,估计那企业的人早就都跑光了。
不过~人心已散,最终那个家也没啥好结果。若非末世降临,哪家最终资不抵债、只能依靠贷款过日子的企业,估计真的是后果可期了。崇祯曾言:满朝文臣皆可杀,是这样吗?
就像他没脸见祖宗、掩面吊死在煤山上一样,其实~他知道: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。
可惜~他知道的已经太晚了。[小天]收回思绪,拿起账册粗略的翻看……一目十行、过目不忘,两三册最精要的部分,也只是几息之间就已经熟记于心、录入了[意志空间]。
“这个~”[小天]随手丢给了[刁徳铸]道:“还是还给总兵大人吧……”一句话轻飘飘的落地,却乐得陈铸铭心花怒放!太好了,这说明了~这位草莽出身的山大王还要用他。却不知~最近[小天]增长的新本领,对这家伙的小心思也是了如指掌……于是~他也跟着学坏了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