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兮、祸兮,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……幸福不到两天之后,就是连串的坏消息了。双方都在坚壁清野的同时,官军也过来“围剿”了!是的,他们就是过来围剿山寨。
两个多月过去了,这帮家伙还没有忘……或者说~他们终于腾出手、有功夫过来了。
实际上,是那位被劫了“生辰纲”的致仕阁老着急了、压力太大了。没收银子就已经帮人家把事儿办了,可是没收到银子的又不止他一个,难道都由他补偿给人家吗?
耍赖?呵呵~不存在的,作为这个圈子里的人,自然深知其中的奥妙。莫说压下人家的好处不给,就是多拖些日子都难。遭劫或许是“天意”,可以破例宽限些时日……但是~赖账,那可就是坏了规矩。一个坏了规矩的人,不可能在一个有规矩的圈子里继续混下去。
所以~他不敢赖账,哪怕他曾经是阁老。同样的,宽限的时日也不可能太久……每宽限一日都需要消耗他的人情、舍出他那张老脸不说,也是在给人家惹麻烦、让人不待见。
谁家的银钱没有点儿用途啊!这种没有利息的宽限,同样让人家感觉到不安。
都说“落袋为安”嘛,只有真正落入自己的口袋,那才真正的属于自己。那种还在别人手中的期待,心能安才怪!何况那可是一群流民、乱匪,能否完整的收回来都不好说。
可是~这又是一笔名义上见不得光的财富,哪怕某位前阁老耍弄点儿手腕、抵赖一些,某些人也是毫无办法,只要人家没有“不归还”,还能真个撕破脸不成?何况~中庸嘛、和稀泥嘛,有福同享、有难同当嘛,好事儿、坏事儿大家都要“利益均沾”~~~嘛。
既然大家都有责任了,那么~就都出点儿血、都费点儿力气,一块儿督促一下,争取把这事儿早日解决好了。于是~两个千卫所的几百官兵就把“太行山寨”给围了。
这里~经过[小天]的多番思量、老丈帮忙盘算,这座山寨终于打出了“太行”的旗号。
至于~为啥两个千户卫所才能凑出几百官兵,呵呵……经过几代文人的不懈努力,大明朝的军队体系终于被他们给瓦解了,操刀子砍人的朱家皇帝不可能再出现了,他们终于安全了。
王侯将相~宁有种乎……老朱同志为了自家子孙、祖祖辈辈的统治,制定了一套既呆板、又不合常理的军户制度。人家生在这片土地上,凭什么祖祖辈辈给你老朱家当牛做马、当奴隶,随着文人的崛起、武将(勋贵)的没落,军户成了流民、隐户,卫所早已名存实亡了。
或许~这也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悲哀吧……老朱同志几乎所有的意愿、计划,制定的规矩~最终都事与愿违。同样的~那帮打压武官的文人们,这会儿也在吃着自己酿造的苦果。
围而不攻,太行山寨~已经被围困数日了……可是~真正的包围圈尚未形成。
高举“齐天大圣”……啊不,是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太行山寨的将士们一点儿都不慌。特喵的~后山至少还有九条小路可以通往山外,你们这个也叫包围?简直就是笑话!
看上去~这是一座孤独的山峰,故而为了称呼方便……某领军的文官为了凸显自己的才华,为这座太行山寨所在的“孤峰”起名“孤山岭”,名为“孤峰困守”之意……取个好兆头。不知如果这位仁兄了解到,有一条宽阔如河床的甬道直通周边的几座山峰,他又是何感想。
[小天]又例行公事般的出现在寨门的望楼上。经过一番整治,太行山寨终于在冬季降临之前,初具了一些模样。这寨门、望楼就是山寨的脸面,自然要修建的似模似样。
条石堆砌的寨门与望楼,大门也如城门般的厚木、包铜、打铁钉,甚是气派。
那光滑的条石~就像后世的马路牙子,古墓中什么都缺、能量不多,就是这条石……要多少有多少。至于上好的木料,山上多的是!至于劳动力……某老营的降卒好不好。
见此情状,官兵自然也不着急攻城拔寨,同样“例行公事”般的来寨门口叫骂几声。偶尔山寨也会投掷两根投矛,官兵则会丢下些许刀枪……必要的损失当然必不可少,至于~伤亡方面嘛,卫所中途逃跑的官兵就可以抵消这个数字了,昨天崴脚的那个……算作受伤。
如此奇葩的攻防战,就这般进行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……渐渐的~对阵双方都有了些许别样的心思、形成了异样的默契,比如说~某日,负责监军的那位文官差点儿被生擒。
之后的几天~官军攻山更加猛烈了,各种消耗颇多、监军尽职尽责的上报。
“这柄刀不错……”山寨中,某位程氏老伯把玩着一把腰刀,这是刚刚的斩获。这样的交易很方便,只需要战况更加猛烈些,许多军用物资都可以在这样的战场上“缴获”。
“我们还需要缴获一些粮草……”老丈也从旁凑趣道。这种小把戏瞒不过某些人,但是~文官嘛,人说~看三国不认识当票,各喜一经。那也突袭~早就吓破了他的胆,又是军中的将领救了他的小命儿。纵然有些明悟,为了自家的小命儿……也要好好地配合不是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